肱骨髁上骨折主要表現為肘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畸形外觀、皮下淤血及神經血管損傷癥狀。
1、疼痛腫脹:
骨折后局部軟組織損傷和出血會導致肘關節周圍明顯疼痛和腫脹。疼痛在活動或觸碰時加劇,腫脹可能迅速出現并擴散至前臂,皮膚表面可見張力性水皰形成。
2、活動受限:
肘關節主動屈伸功能完全喪失,患者常呈強迫體位,用健側手托扶患肢。被動活動時可聞及骨擦音或觸及異常活動,這是骨折斷端相互摩擦產生的特征性表現。
3、畸形外觀:
伸直型骨折表現為肘關節過伸畸形,尺骨鷹嘴明顯后突;屈曲型骨折則呈現肘關節屈曲畸形。嚴重移位時可見前臂短縮或旋轉畸形,肘后三角關系發生改變。
4、皮下淤血:
骨折后48小時內會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皮下淤斑,從肘部逐漸向遠端蔓延至前臂甚至手腕。淤血顏色由紅紫色逐漸轉為青黃色,這是血紅蛋白分解產物的顏色變化過程。
5、神經血管癥狀:
可能伴隨正中神經、橈神經或尺神經損傷,表現為相應支配區感覺減退、手指活動障礙。血管損傷時可見前臂蒼白、皮溫降低、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需警惕骨筋膜室綜合征發生。
發生肱骨髁上骨折后應立即制動患肢,用三角巾懸吊固定,避免隨意移動導致二次損傷。早期冰敷可減輕腫脹,但需注意防止凍傷。恢復期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初期以手指屈伸、肩關節活動為主,骨折愈合后再逐步增加肘關節活動度訓練。飲食應保證充足蛋白質和鈣質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D促進骨骼修復,避免吸煙飲酒影響愈合。定期復查X線觀察骨折對位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