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便秘用到的中成藥配方有:麻仁丸、麻仁軟膠囊、麻仁潤腸丸、通便寧片、枳實導滯丸、清腸通便膠囊、四磨湯口服液、厚樸排氣合劑、芪蓉潤腸口服液、滋陰潤腸口服液、蓯蓉通便口服液、便通膠囊等,不同配方的適應證不同,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辨證施治。
1.熱積秘。治法:清熱潤下。主方:麻子仁丸(《傷寒論》)。藥物:火麻仁、芍藥、杏仁、大黃、厚樸、枳實。加減:大便干結難下者,加芒硝、番瀉葉;熱積傷陰者,加生地黃、玄參、麥冬。
2.寒積秘。治法:溫通導下。主方:溫脾湯(《備急千金要方》)。藥物:大黃、人參、附子、干姜、甘草、當歸、芒硝。加減:腹痛如刺,舌質紫暗者,加桃仁、紅花;腹部脹滿者,加厚樸、枳實。
3.氣滯秘。治法:行氣導滯。主方:六磨湯(《世醫(yī)得效方》)。藥物:檳榔、沉香、木香、烏藥、枳殼、大黃。加減:憂郁寡言者,加郁金、合歡皮(花);急躁易怒者,加當歸、蘆薈。
4.氣虛秘。治法:益氣運脾。主方:黃芪湯(《金匱翼》)。藥物:炙黃芪、麻子仁、陳皮、白蜜。加減:乏力汗出者,加黨參、白術;氣虛下陷脫肛者,加升麻、柴胡;納呆食積者,可加萊菔子。
5.血虛秘。治法:養(yǎng)血潤腸。主方:潤腸丸(《沈氏尊生書》)。藥物:當歸、生地黃、火麻仁、桃仁、枳殼。加減:頭暈者,加熟地黃、桑椹子、天麻;氣血兩虛者,加黃芪、白術。
6.陰虛秘。治法:滋陰潤燥。主方:增液湯(《溫病條辨》)。藥物:玄參、麥冬、生地黃。加減:大便干結者,加火麻仁、杏仁、瓜蔞仁;口干者,加玉竹、石斛;煩熱少眠者,加女貞子、墨旱蓮、柏子仁。
7.陽虛秘。治法:溫陽瀉濁。主方:濟川煎(《景岳全書》)。藥物:當歸、牛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加減:腹中冷痛者,加肉桂、小茴香、木香;腰膝酸冷者,加鎖陽、核桃仁。
不同中藥配方的用法不同,建議由中醫(yī)辨證施治,請勿自行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