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過緩可通過心率監測、癥狀評估、心電圖檢查、動態心電圖監測、運動負荷試驗等方式判斷。心動過緩通常由竇房結功能異常、藥物副作用、電解質紊亂、甲狀腺功能減退、心肌缺血等原因引起。
1、心率監測:正常靜息心率為60-100次/分,低于60次/分稱為心動過緩。運動員或長期鍛煉者可能出現生理性竇性心動過緩,無需特殊處理。病理性心動過緩需結合其他檢查明確病因,可能與竇房結功能障礙、房室傳導阻滯有關,常伴隨頭暈、乏力等癥狀。
2、癥狀評估:典型癥狀包括心悸、胸悶、黑矇、暈厥等。輕度心動過緩可能無癥狀,嚴重者可出現血流動力學障礙。癥狀發作時建議記錄持續時間、誘發因素及緩解方式,有助于醫生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3、心電圖檢查:標準12導聯心電圖可確診心動過緩類型。竇性心動過緩表現為規整P波后跟隨QRS波群,PR間期正常。房室傳導阻滯可見PR間期延長或QRS波群脫落。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可能出現竇性停搏或竇房阻滯。
4、動態心電圖:24小時Holter監測能捕捉陣發性心動過緩。檢查期間需記錄日常活動與癥狀對應關系,發現心率<40次/分或長間歇>3秒具有臨床意義。該方法對評估是否需要起搏器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5、運動負荷試驗:通過踏車或平板運動觀察心率反應。生理性心動過緩者運動后心率可升至90次/分以上,病理性者常出現變時功能不全。試驗結果異常需進一步檢查冠狀動脈或甲狀腺功能。
日常應注意避免使用β受體阻滯劑、地高辛等可能減慢心率的藥物。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飲食可增加富含鉀鎂的食物如香蕉、深綠色蔬菜,限制高脂高鹽攝入。出現暈厥或意識喪失需立即就醫,長期心率<50次/分伴癥狀者建議心內科專科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