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下疳可能由不潔性行為、皮膚黏膜破損、免疫力低下、杜克雷嗜血桿菌感染、合并其他性傳播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局部護理、增強免疫力、伴侶同治、定期復查等方式干預。
1、不潔性行為:
無保護性接觸是主要傳播途徑,杜克雷嗜血桿菌通過生殖器或肛門黏膜微小破損侵入。避免多性伴、正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風險,出現潰瘍需立即停止性活動。
2、皮膚屏障破壞:
外陰部位刮傷、擦傷或濕疹等皮膚問題增加感染概率。日常需避免抓撓,選擇棉質透氣內衣,出現皮損時暫緩性生活并使用碘伏消毒。
3、免疫功能異常:
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易感性增高。保持規律作息,攝入富含維生素A/C的食物如胡蘿卜、柑橘,有助于維持免疫穩態。
4、病原體感染:
杜克雷嗜血桿菌感染引發特征性疼痛性潰瘍,可能與局部衛生差、性伴侶攜帶病原體有關,通常表現為生殖器多發膿皰、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癥狀。確診需實驗室培養,阿奇霉素、頭孢曲松或環丙沙星是常用抗菌藥物。
5、混合感染因素:
合并梅毒、皰疹病毒等其他性病時癥狀加重,可能與黏膜防御機制受損有關,通常表現為潰瘍滲液增多、愈合延遲等癥狀。需同步檢測HIV/梅毒抗體,合并感染需延長治療周期。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辛辣刺激飲食,急性期禁止劇烈運動。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直至潰瘍完全愈合,性伴侶無論是否出現癥狀均需接受篩查。軟下疳潰瘍愈合后可能遺留瘢痕,定期隨訪可監測復發情況。高危人群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性病篩查,接觸后72小時內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