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恢復可通過保持平臥、增加水分攝入、避免用力動作、控制咖啡因攝入、監(jiān)測癥狀等方式改善。腦脊液減少可能由腰椎穿刺、脫水、自發(fā)性低顱壓、腦脊液漏、代謝紊亂等因素引起。
1、平臥休息:腰椎穿刺后需平臥6-8小時,利用重力促進穿刺部位愈合。日常避免久坐久站,采用30度仰臥位可減輕低顱壓頭痛。枕頭高度不超過10厘米,防止頸靜脈受壓影響腦脊液回流。
2、水鹽補充:每日飲水2000-2500ml,搭配電解質(zhì)飲料或淡鹽水。脫水會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促使腦脊液向血管轉(zhuǎn)移。可食用含鈉豐富的海帶、紫菜,鉀元素豐富的香蕉、菠菜。
3、動作控制:兩周內(nèi)避免咳嗽、打噴嚏時用力,防止腹壓驟增導致硬脊膜未愈合處滲漏。排便時使用開塞露輔助,禁止提重物超過3公斤。乘坐交通工具時佩戴腰圍減少震動。
4、刺激物限制: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每日咖啡不超過200ml。尼古丁會收縮血管影響腦脊液生成,需完全戒煙。酒精攝入會加重脫水,恢復期應禁酒。
5、癥狀追蹤:使用頭痛日記記錄發(fā)作時間、強度、體位變化關(guān)系。出現(xiàn)視力模糊、耳鳴加重需立即就醫(yī),可能提示硬膜下血腫。定期復查腦脊液壓力,必要時進行硬膜外血貼治療。
每日可飲用羅漢果茶、玉米須茶等利尿作用溫和的飲品,配合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動作改善循環(huán)。睡眠時采用左側(cè)臥位減輕下腔靜脈壓力,床尾墊高15厘米促進腦脊液回流。若出現(xiàn)持續(xù)頸部僵硬、噴射性嘔吐等腦膜刺激征,需急診排除細菌性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