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子癇病史的女性仍可懷孕,但需通過孕前評估、血壓監測、藥物調整、產檢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等方式降低風險。子癇前期可能與血管內皮損傷、胎盤灌注不足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等癥狀。
1、孕前評估:孕前需全面評估心血管、腎臟功能及凝血狀態,檢測尿蛋白、肝腎功能等指標。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壓或器官損傷者需暫緩妊娠,直至病情穩定。建議孕前3個月開始補充小劑量阿司匹林。
2、血壓監測:妊娠期需每日早晚監測血壓并記錄,目標值為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動態血壓監測可發現隱匿性高血壓,家庭自測血壓儀需每季度校準。血壓波動超過150/100mmHg需立即就醫。
3、藥物調整:妊娠期可選用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緩釋片等B級降壓藥,禁用ACEI/ARB類腎毒性藥物。硫酸鎂用于預防子癇發作,需監測膝跳反射及尿量。阿司匹林需持續服用至孕36周。
4、產檢強化:妊娠20周后每2周產檢1次,32周后每周1次。重點監測胎兒生長速度、臍動脈血流及母體肝酶水平。出現視覺模糊、上腹痛等癥狀需立即住院,必要時終止妊娠。
5、生活方式:保持BMI<28kg/m2,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g。適量進行游泳、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保證7-8小時睡眠,側臥位可改善胎盤供血。戒煙戒酒,避免接觸二手煙。
妊娠期需嚴格限制腌制食品、加工肉類等高鹽食物,每日補充1.5g鈣劑可降低子癇風險。快走、水中體操等有氧運動每周不少于150分鐘,運動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以下。建議使用遠程胎心監護設備,出現胎動減少或血壓驟升時及時聯系產科急診。既往有早發型子癇前期者,建議兩胎間隔時間不少于1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