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陰道出血可通過臥床休息、藥物治療、宮頸環扎術、心理疏導、定期監測等方式治療。孕期陰道出血通常由先兆流產、宮頸病變、胎盤異常、激素水平波動、外力刺激等原因引起。
減少活動量可降低子宮收縮頻率,建議采取左側臥位緩解盆腔壓力。避免提重物或長時間站立,必要時使用托腹帶分擔腹部重力。每日保證10小時以上睡眠,如廁后需觀察出血量變化。
黃體功能不足者可肌注黃體酮或口服地屈孕酮,宮縮頻繁時選用鹽酸利托君抑制宮縮。感染因素需根據藥敏結果使用頭孢克肟或阿奇霉素,禁止自行服用止血類藥物。用藥期間需監測肝腎功能及胎心變化。
宮頸機能不全患者在孕14-18周可行McDonald宮頸環扎術,緊急情況下采用Shirodkar術式。術后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禁止性生活至分娩。手術存在胎膜早破風險,需每周超聲監測宮頸長度。
焦慮情緒會加重子宮敏感性,可通過正念呼吸訓練降低應激反應。參加孕婦互助小組分享經歷,與主治醫生保持充分溝通了解病情進展。嚴重焦慮者需轉介心理科進行認知行為干預。
出血期間每日記錄體溫和胎動,每周復查血HCG及孕酮水平。超聲檢查需重點關注胎盤位置、宮頸管形態及胚胎心管搏動。孕28周后需進行胎心監護排除胎盤早剝風險。
飲食上增加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每日保證2000ml溫水攝入避免便秘。運動選擇孕婦瑜伽或水中漫步等低強度項目,禁止盆浴及陰道沖洗。護理需選用純棉透氣內褲,如出血伴隨組織物排出應立即保存樣本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