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食物中毒可通過口服補液鹽、蒙脫石散、益生菌等方式治療,通常由細菌污染、毒素攝入、病毒侵襲、寄生蟲感染、化學物質刺激等原因引起。
1、細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沙門氏菌污染食物后繁殖產生毒素,常見于未冷藏的乳制品或肉類。癥狀表現為腹痛腹瀉伴低熱,需停止進食可疑食物,口服蒙脫石散吸附毒素,配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
2、毒素刺激:
黃曲霉毒素或河豚毒素直接損傷胃腸黏膜,多因食用霉變花生或河豚引發。出現嘔吐眩暈時立即催吐,服用活性炭減少毒素吸收,靜脈注射谷胱甘肽促進代謝。
3、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通過生蠔等貝類傳播,造成水樣瀉和肌肉酸痛。發病期間飲用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口服洛哌丁胺緩解腹瀉,利巴韋林可縮短病程。
4、寄生蟲感染:
賈第鞭毛蟲污染的生菜或未煮透的肉類導致慢性腹瀉。甲硝唑能殺滅腸道原蟲,同時補充復合維生素B改善吸收功能,嚴重脫水需靜脈補液。
5、化學物質:
農藥殘留或亞硝酸鹽超標的蔬菜引發口唇發紺,立即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維生素C注射液靜脈滴注解毒,必要時進行血液凈化。
治療期間選擇米湯、蘋果泥等低渣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飲用2000ml淡鹽水預防脫水,恢復期口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調節腸道微生態。若出現持續高熱、血便或意識模糊需急診處理,嚴重中毒可能需進行胃灌洗或血漿置換。日常注意食物冷藏保存,海鮮類徹底加熱,瓜果蔬菜流水沖洗三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