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脹可能由進食過快、食物產氣、腸道菌群失衡、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原因引起。
1、進食過快:
吞咽空氣過多會導致腹脹。進食時說話或狼吞虎咽易使空氣隨食物進入消化道,形成胃部脹氣。建議細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避免使用吸管飲用碳酸飲料。
2、食物產氣:
豆類、洋蔥、西蘭花等食物含低聚糖不易被消化。這類物質在結腸發酵產生氣體,引起腹脹。可嘗試將豆類提前浸泡12小時,或選擇發酵豆制品替代。
3、菌群失衡:
腸道益生菌數量不足影響食物分解。長期使用抗生素或高脂飲食會破壞菌群平衡。適量補充酸奶、泡菜等含益生菌食物,必要時可服用雙歧桿菌、乳酸菌素片等益生菌制劑。
4、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動力障礙導致食物滯留。可能與精神壓力、作息紊亂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餐后飽脹、早飽感。建議規律進食時間,避免睡前3小時進食,可嘗試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蠕動。
5、腸易激綜合征:
腸道敏感度異常引發腹脹。多與內臟高敏感性相關,常伴隨排便習慣改變。限制FODMAP飲食可緩解癥狀,必要時需使用匹維溴銨、曲美布汀等腸道調節藥物。
日常可進行快走、瑜伽等輕度運動促進腸道蠕動,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壓迫腹部。飲食選擇小米粥、山藥等易消化食物,減少精制糖攝入。若腹脹持續兩周以上或伴隨體重下降、便血等癥狀,需進行胃腸鏡等專科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