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患者的生存期差異較大,與肝炎類型、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依從性密切相關。
1、病毒性肝炎:
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通過規范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索磷布韋維帕他韋、聚乙二醇干擾素可有效控制病毒復制,多數能獲得與常人接近的預期壽命。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肝硬化,5年生存率約50%-70%。
2、酒精性肝炎:
早期戒酒配合營養支持高蛋白飲食、維生素補充可逆轉肝損傷。持續飲酒者3年內死亡率達40%,合并肝硬化時中位生存期約1-2年。
3、自身免疫性肝炎:
使用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和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可控制病情,10年生存率超90%。未治療患者易進展為肝硬化,出現腹水或肝性腦病后1年生存率不足50%。
4、藥物性肝炎:
及時停用肝毒性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異煙肼、他汀類后肝功能多可恢復,嚴重肝衰竭需人工肝支持治療,死亡率約10%-50%。
5、肝硬化階段:
代償期肝硬化通過抗纖維化治療熊去氧膽酸、水飛薊素和并發癥管理,5年生存率約80%。失代償期需肝移植,術后5年生存率60%-70%。
日常需嚴格禁酒,控制每日蛋白質攝入量0.8-1.2g/kg體重,選擇快走、游泳等中低強度運動。每3-6個月監測肝功能、超聲及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需定期胃鏡檢查預防靜脈曲張出血。出現黃疸加重、意識模糊等癥狀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