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炎可通過視野檢查、視覺誘發電位、磁共振成像、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液檢查等方式確診。
1、視野檢查:
視野檢查是評估視神經功能的基礎項目,通過靜態或動態視野計檢測患者視野缺損范圍。典型表現為中心暗點或旁中心暗點,部分患者出現周邊視野縮窄。該檢查無創且操作簡便,可重復進行以監測病情變化。
2、視覺誘發電位:
視覺誘發電位能客觀記錄視覺通路電信號傳導速度。視神經炎患者P100波潛伏期明顯延長,波幅降低。此項檢查對亞臨床型病例具有診斷價值,可鑒別功能性視力障礙與器質性病變。
3、磁共振成像:
頭顱及眼眶MRI是定位診斷的金標準,脂肪抑制序列可清晰顯示視神經增粗或強化。約50%患者可見視神經鞘膜強化,多發性硬化患者可能伴發腦白質脫髓鞘病灶。增強掃描有助于評估炎癥活動程度。
4、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OCT可定量測量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急性期可見視盤水腫增厚,慢性期則表現為神經纖維層變薄。該技術對監測視神經萎縮進展具有重要價值,分辨率高達微米級。
5、血液檢查:
血清學檢測包括抗核抗體、水通道蛋白4抗體、感染標志物等。AQP4抗體陽性提示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需與多發性硬化鑒別。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提示全身性炎癥反應。
確診視神經炎后需避免劇烈運動以防視神經機械性損傷,建議增加藍莓、胡蘿卜等富含花青素和維生素A的食物。適度進行眼球轉動訓練有助于改善微循環,急性期需嚴格遵醫囑使用甲潑尼龍沖擊治療。定期復查視野和OCT可評估視神經修復情況,合并全身性疾病患者需同步治療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