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腫大可能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免疫性疾病、唾液腺導管阻塞、腫瘤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抗病毒治療、抗生素治療、免疫調節、導管疏通、手術切除等方式干預。
1、病毒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是最常見的病毒性病因,由副黏病毒科病毒引發,表現為耳垂周圍腫脹伴低熱。麻疹病毒、柯薩奇病毒也可導致類似癥狀。治療以臥床休息為主,可口服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疼痛,需隔離至腫脹消退后5天。
2、細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侵入唾液腺導管會引起化膿性腮腺炎,常見于脫水或口腔衛生不良者。癥狀包括單側腺體紅腫熱痛,擠壓腺體可見膿性分泌物。治療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或克林霉素,配合局部熱敷促進炎癥消退。
3、免疫異常:
干燥綜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導致雙側腮腺無痛性腫大,可能與淋巴細胞浸潤腺體有關。常伴眼干、口干癥狀,血清學檢查可見抗SSA/SSB抗體陽性。輕癥使用羥氯喹調節免疫,重癥需潑尼松聯合硫唑嘌呤治療。
4、導管阻塞:
唾液結石或黏液栓子阻塞導管時,進食后會出現腺體脹痛,超聲可見導管擴張。可能與鈣代謝異常或反復感染有關。建議多飲用檸檬汁刺激唾液分泌,結石較大者需行內鏡下導管取石術。
5、腫瘤病變:
腮腺混合瘤占良性腫瘤70%,表現為無痛性緩慢增長的包塊。惡性腫瘤如黏液表皮樣癌可能伴隨面神經麻痹。診斷需依靠細針穿刺活檢,治療選擇腮腺淺葉切除術或全腮腺切除術。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潔,每日用生理鹽水漱口3次,避免酸性食物刺激腺體分泌。腫脹期宜選擇軟食如南瓜粥、蒸蛋羹,恢復期可進行咀嚼訓練促進唾液循環。急性期暫停劇烈運動,慢性腫脹患者建議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