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飲食應以易消化、高營養、低刺激為原則,推薦選擇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的食物,主要有軟爛魚肉、蒸蛋羹、南瓜粥、嫩葉蔬菜泥、低脂酸奶。
1、軟爛魚肉:
魚肉富含優質蛋白且質地細軟,適合胃癌患者消化吸收。優先選擇鱈魚、龍利魚等白肉魚,清蒸或燉煮至軟爛狀態,避免油炸或辛辣調味。蛋白質有助于維持肌肉組織修復,術后恢復期每日可安排1-2次,每次50-100克。
2、蒸蛋羹:
雞蛋提供完整氨基酸譜和卵磷脂,蒸制成蛋羹可減少消化負擔。建議采用水蛋比例1:1.5的嫩滑配方,表面無蜂窩狀氣孔。胃癌術后早期可從每日半個蛋羹開始,逐步增加至全蛋,避免添加胡椒等刺激性調料。
3、南瓜粥:
南瓜含β-胡蘿卜素和果膠,煮粥后形成糊化淀粉保護胃黏膜。選用老南瓜去皮切塊與大米同煮至完全糜爛,可加入少量山藥增強健脾功效。化療期間可作為主食替代,每日1-2小碗維持能量供給。
4、嫩葉蔬菜泥:
菠菜、油菜等嫩葉菜焯水后打成菜泥,補充維生素K和葉酸。烹飪時需徹底軟化纖維,避免粗纖維摩擦病灶。可與土豆泥混合調節口感,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克以內,分次補充預防貧血。
5、低脂酸奶:
發酵乳制品提供益生菌和鈣質,選擇無糖低脂品種減少胃酸刺激。室溫放置15分鐘后小口飲用,每次100-150毫升為宜。放療后腸道菌群紊亂時,可幫助維持消化功能,但不適用于乳糖不耐受患者。
胃癌患者需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日5-6餐且單次食量不超過200毫升。食物溫度保持40℃左右,避免過冷過熱刺激。烹調方式以蒸、煮、燉為主,禁用煎炸、燒烤及腌制食品。術后早期優先選擇流質半流質,恢復期逐步過渡到軟食。同時需監測體重變化,若連續3日進食量低于正常50%或出現嘔吐黑便,應立即就醫。營養補充可咨詢臨床營養師制定個性化方案,必要時添加醫用腸內營養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