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的治療措施主要有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治療、保肝護肝治療、生活方式干預和定期監測隨訪。
1、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是慢性乙肝的核心治療手段,常用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核苷酸類似物,以及聚乙二醇干擾素。這類藥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復制,延緩肝纖維化進程。治療需嚴格遵醫囑,不可自行停藥,療程通常需數年甚至終身。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病毒載量和肝功能指標。
2、免疫調節治療:
通過胸腺肽α1等免疫增強劑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輔助抗病毒治療。該療法適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提高病毒清除率。治療過程中需監測免疫功能指標,注意可能出現發熱、乏力等不良反應。聯合抗病毒藥物使用時需評估藥物相互作用。
3、保肝護肝治療:
采用水飛薊賓、雙環醇等護肝藥物減輕肝臟炎癥,改善肝功能。適用于轉氨酶持續升高或肝纖維化患者。需注意護肝藥物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療,嚴重肝損傷患者可能需要人工肝支持治療。同時需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
4、生活方式干預:
包括嚴格戒酒、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保持規律作息。飲食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為主,適量補充維生素。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有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減少心理壓力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5、定期監測隨訪:
每3-6個月需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和肝臟超聲等指標。肝硬化患者需縮短隨訪間隔,必要時進行肝彈性檢測或CT/MRI檢查。監測肝癌發生風險,40歲以上患者建議每半年篩查一次。出現乏力、黃疸等癥狀需及時就診。
慢性乙肝患者需建立長期健康管理意識,飲食宜選擇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避免腌制、燒烤類食物。每日保證7-8小時睡眠,可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傳染他人,家屬建議接種乙肝疫苗。保持積極心態,定期與主治醫生溝通病情變化,切勿輕信偏方。治療期間若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應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