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種植牙需綜合考慮口腔條件、全身健康狀況及術后維護。種植前評估骨量、控制慢性病,術中精準操作減少創傷,術后嚴格護理預防感染,長期隨訪保障穩定性。
1、術前評估:全面檢查牙槽骨密度、牙齦健康狀況及咬合關系,拍攝CBCT三維影像評估骨量。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壓患者血壓應低于140/90mmHg。骨質疏松患者需評估雙膦酸鹽類藥物使用史,避免術后骨壞死風險。
2、慢性病管理:心血管疾病患者術前需停用抗凝藥3-5天,術后24小時恢復用藥。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者需評估腎上腺功能,必要時調整劑量。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需確保TSH值穩定在正常范圍,避免影響骨結合。
3、手術方案:上頜后牙區骨量不足可考慮穿顴種植或上頜竇提升術,下頜神經管附近采用動態導航避開危險區。即刻種植需滿足拔牙窩骨壁完整厚度>1mm,延期種植需等待拔牙后3-6個月骨改建完成。
4、術后護理:術后24小時內冰敷減輕腫脹,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維持口腔衛生。避免種植區受壓,兩周內進食軟食,戒煙戒酒至少一個月。種植體周圍炎預防需使用沖牙器清潔鄰間隙,定期專業潔治。
5、長期維護:每3個月復查種植體動度、探診深度及出血指數,每年拍攝根尖片監測骨吸收。維護期使用含氟牙膏預防根面齲,夜間佩戴咬合墊減輕磨牙癥影響。營養補充需保證每日鈣攝入1000mg、維生素D800IU,適度進行咀嚼肌訓練。
種植牙后應保持均衡飲食,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魚肉蛋奶及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避免過硬黏性食物。建議每天進行半小時低強度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睡眠時抬高床頭15°減少頜面部水腫。定期口腔檢查同時需監測血壓血糖,維護種植體與全身健康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