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體感染可通過血清抗體檢測、咽拭子PCR檢測、痰培養、影像學檢查、冷凝集試驗等方式診斷。該病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潛伏期約1-3周。
1、血清學檢測:通過檢測血液中IgM和IgG抗體水平判斷感染。IgM抗體在感染后7-10天出現,IgG抗體可持續數月。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體滴度4倍以上升高具有診斷價值,適合病程較長患者。
2、PCR核酸檢測:采集咽拭子或痰液標本,通過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支原體DNA。該方法靈敏度達90%以上,特異性強,24小時內可出結果,適用于早期快速診斷,但需專業實驗室支持。
3、痰培養檢查:將呼吸道分泌物接種于特殊培養基,觀察支原體生長情況。培養周期需2-3周,陽性率約60%-70%,常用于科研或疑難病例確診,臨床實用性較低。
4、胸部影像學:X線可見單側斑片狀浸潤影,以下葉多見;CT顯示磨玻璃樣改變或樹芽征。影像學表現缺乏特異性,需結合實驗室檢查,主要用于評估肺部病變程度和并發癥。
5、冷凝集試驗:50%-70%患者血清中可檢出冷凝集素,效價≥1:32有提示意義。該檢查操作簡便但特異性差,EB病毒感染等也可陽性,現已逐漸被血清學檢測替代。
支原體肺炎患者宜多飲水,每日保持1500-2000ml攝入量;選擇雞蛋羹、百合粥等易消化食物;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每天2次,每次10分鐘;恢復期可嘗試八段錦等溫和運動。兒童患者需監測體溫變化,成人應避免吸煙刺激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