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中暑可通過物理降溫、補充電解質、調整環境、監測胎兒狀態、藥物輔助等方式治療。懷孕中暑通常由高溫暴露、體液流失、代謝增加、汗腺功能受限、基礎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溫:孕婦體溫調節能力下降,高溫環境下易出現頭暈、乏力等先兆中暑癥狀。立即轉移至陰涼通風處,用濕毛巾冷敷頸部、腋窩等大血管處,避免直接使用冰袋以防血管收縮。每日溫水擦浴2-3次有助于散熱。
2、補充電解質: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使電解質平衡更脆弱。選擇口服補液鹽或含鉀鈉的椰子水,每小時補充200-300ml。避免高糖飲料加重脫水,可搭配西瓜、橙子等含水量高的水果。
3、調整環境:保持室內溫度26-28℃為宜,使用空調時避免冷風直吹。外出選擇棉質透氣衣物,佩戴遮陽帽并避開10-16點紫外線高峰時段。臥室使用竹席等散熱寢具。
4、監測胎兒狀態:中暑可能導致胎心增快或宮縮異常。每小時記錄胎動次數,如2小時內少于10次需就醫。電子胎心監護可檢測變異減速等異常波形,必要時進行生物物理評分。
5、藥物輔助:對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8.5℃以上發熱,避免使用布洛芬影響胎兒循環。嚴重嘔吐可短期服用維生素B6,抽搐時需靜脈注射地西泮。所有用藥需在產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孕婦每日需攝入2000-2500ml水分,運動選擇清晨或傍晚的散步、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項目。穿著淺色寬松衣物,隨身攜帶噴霧風扇等降溫工具,出現持續頭痛或視物模糊應立即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