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膀胱脹痛可能由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膀胱結石、膀胱過度活動癥、神經源性膀胱等原因引起。
1、尿路感染:細菌侵入泌尿系統引發炎癥反應,常見病原體包括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典型癥狀為排尿灼熱感、尿頻尿急,可能伴隨下腹部墜脹。治療需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磷霉素,同時增加每日飲水量至2000ml以上。
2、前列腺炎:前列腺充血腫脹壓迫尿道,多與久坐、酗酒有關。臨床表現為會陰部脹痛、排尿分叉,急性發作時可能出現發熱。建議采用溫水坐浴緩解癥狀,醫生可能開具坦索羅辛、塞來昔布等藥物改善排尿功能。
3、膀胱結石:結晶物質沉積形成硬塊刺激膀胱壁,常見于飲水不足人群。疼痛呈間歇性刀割樣,體位變動時加劇。直徑小于6mm的結石可通過多跳躍促進排出,較大結石需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或膀胱鏡取石術。
4、膀胱過度活動癥:逼尿肌不自主收縮導致尿急,與神經系統調控異常相關。每日排尿次數超過8次,但尿檢無感染跡象。行為訓練如定時排尿、盆底肌鍛煉是基礎治療,藥物可選托特羅定、索利那定調節膀胱功能。
5、神經源性膀胱:糖尿病或脊柱損傷導致神經傳導障礙,膀胱感覺異常與排空困難并存。可能出現尿潴留與尿失禁交替現象。需間歇導尿配合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嚴重者需膀胱擴大成形術改善儲尿功能。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ml水分攝入,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控制力,建議每周進行3次30分鐘有氧運動。出現血尿、持續發熱或劇烈疼痛應立即泌尿外科就診,超聲檢查與尿流動力學檢測可明確病因。長期癥狀未緩解者需排查膀胱腫瘤等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