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可通過馬應龍痔瘡膏、復方角菜酸酯栓、地奧司明片等藥物治療。外痔通常由久坐久站、低纖維飲食、妊娠腹壓增高、靜脈曲張、肛周感染等因素引起。
1、局部用藥:馬應龍痔瘡膏含麝香、冰片等成分,能消腫止痛;復方角菜酸酯栓可修復黏膜,每日納肛1-2次。避免使用含激素類軟膏。
2、口服藥物:地奧司明片改善靜脈張力,七葉皂苷鈉片減輕水腫,配合乳果糖口服液軟化糞便。服藥期間需監測肝功能。
3、物理緩解:每日溫水坐浴2次,每次15分鐘,水溫40℃左右。排便后使用智能馬桶沖洗,或外用痔瘡冷敷貼鎮痛。
4、病因干預: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每日攝入25g膳食纖維如燕麥、火龍果,妊娠期采用左側臥位減輕盆腔壓力。
5、感染處理:合并肛周紅腫時,需聯用紅霉素軟膏;出現血栓性外痔可短期服用布洛芬,若48小時無緩解需門診切開引流。
調整飲食結構增加全谷物和綠葉蔬菜攝入,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避免如廁時久蹲。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力量,具體方法為收縮肛門5秒后放松,重復10次/組,每日3組。癥狀持續加重或出血需及時肛腸科就診,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