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牙齦增生是指長期服用特定藥物后引發的牙齦組織非炎癥性體積增大,可能與鈣通道阻滯劑、抗癲癇藥、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有關,通常表現為牙齦乳頭肥大、牙齦邊緣增厚等癥狀。該癥狀可通過調整用藥方案、加強口腔護理、局部藥物治療、牙齦成形術、定期牙周維護等方式干預。
1、藥物因素: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是常見誘因,這些藥物通過干擾牙齦成纖維細胞代謝導致膠原沉積。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更換降壓藥如ARB類、抗癲癇藥如左乙拉西坦或調整免疫方案,同時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菌斑。
2、口腔護理:菌斑堆積會加劇藥物性牙齦增生,每日需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選擇軟毛牙刷避免刺激增生組織,必要時使用沖牙器清除鄰面食物殘渣,每3個月進行專業潔治去除齦上結石。
3、局部治療:增生較輕時可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如曲安奈德減輕纖維化。牙齦溝內放置米諾環素緩釋藥膜抑制膠原合成,激光治療能選擇性消除增生血管網,改善牙齦外觀。
4、手術治療:對于重度增生影響咀嚼或美觀者,可采用牙齦切除術切除過度增生組織。涉及骨形態異常時需行牙齦成形術聯合骨修整術,術后6周內避免進食過硬食物。
5、定期監測:長期服藥患者應每3個月檢查牙齦指數,通過牙周探診深度評估進展。妊娠期女性服用鈣通道阻滯劑時需加強產前牙科檢查,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以降低感染風險。
日常需限制高糖飲食減少菌斑形成,適量補充維生素C促進牙齦修復。避免吸煙等刺激因素,選擇含氟牙膏增強牙釉質抗齲能力。出現自發性出血或化膿需立即就診,術后恢復期可進行低頻超聲理療加速創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