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需通過左甲狀腺素替代治療、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調整藥物劑量、營養支持和心理疏導等方式綜合干預。該病癥可能由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碘缺乏、甲狀腺手術史、垂體病變或藥物因素引起。
1、左甲狀腺素治療:
左甲狀腺素鈉是首選藥物,需根據孕周及TSH水平調整劑量。孕早期TSH目標值應控制在2.5mIU/L以下,中晚期維持在3.0mIU/L以內。藥物需空腹服用,避免與鈣劑、鐵劑同服影響吸收。臨床常用藥物包括優甲樂、雷替斯等左甲狀腺素制劑。
2、功能監測:
每4-6周需檢測TSH、FT4指標,孕早期應增加至每月1次。若出現藥物劑量調整、體重顯著變化或胎動異常等情況需及時復查。監測需持續至產后6周,約15%患者產后可能出現甲狀腺功能波動。
3、劑量調整:
妊娠期藥物需求量通常增加30%-50%,孕6周起需逐步增量。雙胎妊娠者劑量增幅可達70%,甲狀腺切除術后患者需更高劑量。每次調整劑量后4周需復查,避免過量導致甲亢風險。
4、營養支持:
每日需保證150μg碘攝入,可食用加碘鹽、海帶等富碘食物。補充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D,限制高糖高脂飲食預防妊娠糖尿病。貧血患者需同時補充鐵劑,與甲狀腺藥物間隔4小時服用。
3、心理疏導:
疾病可能引發焦慮情緒,需解釋規范治療可維持正常妊娠結局。建議參加孕婦學校學習壓力管理技巧,配偶應參與診療過程提供情感支持。嚴重焦慮者可轉介心理科進行認知行為干預。
妊娠期需保持規律作息,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孕婦瑜伽、散步。飲食注意硒元素補充,每日食用2個巴西堅果或200g蘑菇。產后42天復查甲狀腺功能,母乳喂養期間仍需持續治療,藥物分泌至乳汁的量不足影響嬰兒。避免食用大量十字花科蔬菜干擾甲狀腺素合成,定期進行胎兒生長發育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