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睪炎是附睪的持續性炎癥,可能由細菌感染、尿液反流、免疫因素、生殖系統異常、醫源性損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鎮痛消炎、生活調整、手術干預、中醫調理等方式緩解。
1、細菌感染:泌尿系統或性傳播病原體如大腸桿菌、淋球菌經輸精管逆行感染附睪,可能與尿路感染、不潔性行為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陰囊腫脹、觸痛等癥狀。急性期需足療程抗生素治療,慢性期可選用左氧氟沙星、多西環素等藥物。
2、尿液反流:排尿時壓力異常導致含菌尿液逆流至輸精管,常見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或用力排尿者。建議避免憋尿,排尿后清潔會陰部,合并前列腺疾病時可服用坦索羅辛改善排尿功能。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應異常攻擊附睪組織,可能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相關。需排查風濕免疫指標,必要時使用潑尼松等免疫抑制劑,配合局部熱敷緩解不適。
4、生殖系統異常:先天性輸精管畸形或后天性梗阻導致分泌物淤積,易繼發感染。經超聲確診后,嚴重者可考慮附睪切除術或輸精管吻合術,術后需預防陰囊血腫。
5、醫源性損傷:導尿、膀胱鏡等操作帶入病原體或造成機械性刺激。操作前后應規范消毒,術后出現持續疼痛需及時復查,避免形成慢性膿腫。
日常需避免久坐騎車、穿著過緊內褲,每周3次溫水坐浴可促進血液循環。飲食增加西紅柿、深海魚類等抗炎食物攝入,限制酒精及辛辣刺激。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強盆底肌群力量。癥狀反復或伴隨發熱、血精時需泌尿外科就診,排除結核性附睪炎或腫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