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病型銀屑病可能由遺傳因素、免疫異常、感染誘發、代謝紊亂、精神壓力等原因引起,危害涉及關節損傷、皮膚病變、心血管風險、心理障礙及生活質量下降。
1、關節損傷:關節病型銀屑病可能導致關節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嚴重時出現關節畸形。長期炎癥可破壞軟骨和骨質,需通過非甾體抗炎藥、免疫抑制劑或生物制劑控制炎癥,延緩關節破壞。
2、皮膚病變:典型表現為紅斑、鱗屑及瘙癢,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易繼發感染。日常需使用保濕劑緩解干燥,避免抓撓,紫外線光療或局部糖皮質激素可改善皮損。
3、心血管風險:慢性炎癥狀態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可能誘發高血壓或心肌梗死。定期監測血壓血脂,低鹽低脂飲食結合有氧運動可降低風險。
4、心理障礙:外觀改變和疼痛易引發焦慮抑郁。心理疏導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有助于緩解情緒問題,必要時可短期使用抗抑郁藥物。
5、生活質量下降:關節功能障礙影響日常活動,如行走或持物。康復訓練如關節保護技巧、水中運動能提升功能,職業治療可輔助適應工作需求。
患者需長期堅持低糖低脂飲食,適當補充Omega-3脂肪酸;選擇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定期隨訪風濕免疫科與皮膚科,監測關節及皮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