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可通過補充益生菌、調整膳食纖維攝入、增加運動量、建立規律排便習慣、必要時藥物輔助等方式改善便秘。便秘可能由腸道菌群失衡、膳食纖維不足、活動量減少、藥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補充益生菌:
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能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促進食物殘渣軟化。酸奶、發酵食品或益生菌制劑可作為補充來源,建議選擇標注活菌數的產品。
2、調整膳食結構:
每日攝入30克膳食纖維,燕麥、紅薯、芹菜等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可增加糞便體積。同時保證1500-2000ml飲水,避免糞便干結。
3、適度運動干預:
每天進行30分鐘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通過腹肌收縮和重力作用刺激腸蠕動。臥床老人可做腹部順時針按摩。
4、建立排便反射:
固定晨起后或餐后2小時內如廁,采用蹲姿或墊高腳凳模擬排便體位。避免長期依賴瀉藥導致腸道敏感性降低。
5、醫療協同管理:
便秘可能與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慢性病有關,通常表現為排便費力、腹脹等癥狀。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滲透性瀉藥可短期使用,需排除腸梗阻等禁忌癥。
建議每日早餐搭配200ml無糖酸奶和50g燕麥片,下午進行20分鐘快走運動。長期臥床者需每2小時翻身并按摩腹部,出現便血、體重下降等癥狀需及時消化科就診。注意益生菌與抗生素需間隔2小時服用,避免高溫破壞活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