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不規則出血需根據病因選擇婦科檢查、超聲檢查、激素水平檢測、宮頸篩查及宮腔鏡檢查。主要檢查項目包括陰道分泌物檢查、經陰道超聲、性激素六項、TCT/HPV檢測、診斷性刮宮。
1、婦科檢查:
通過雙合診或三合診評估子宮及附件情況,觀察宮頸有無糜爛、息肉或接觸性出血。同時采集陰道分泌物進行白帶常規檢查,排除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病等感染因素。急性出血期間需消毒后輕柔操作,避免加重出血。
2、超聲檢查:
經陰道超聲可清晰顯示子宮內膜厚度、宮腔占位及卵巢結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需重點觀察是否存在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或內膜異常增厚。絕經后婦女內膜厚度>4mm需警惕內膜病變,生育期女性需結合月經周期判斷。
3、激素檢測:
性激素六項FSH、LH、E2等適用于青春期或圍絕經期患者,可鑒別功能性子宮出血。甲狀腺功能檢查可排除甲亢或甲減引起的月經紊亂。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需加測抗苗勒管激素及雄激素水平。
4、宮頸篩查:
TCT細胞學檢查聯合HPV分型檢測是排除宮頸癌前病變的必要手段。3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3年聯合篩查一次。肉眼可見宮頸贅生物需行活檢,醋酸白試驗陽性區域應針對性取樣送病理檢查。
5、宮腔鏡檢查:
對于超聲提示宮腔異常或藥物治療無效的持續出血,宮腔鏡能直視下觀察內膜病變并取活檢。疑似內膜癌者需行分段診刮,術中同步進行輸卵管通液評估可輔助診斷不孕因素。
建議檢查前3天避免性生活及陰道沖洗,穿著寬松衣物便于檢查。出血期間保持外陰清潔,使用透氣棉質內褲并及時更換衛生用品。長期出血易導致貧血,可適量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40歲以上患者或出血伴隨消瘦、腹痛等癥狀需優先排除惡性腫瘤,所有檢查結果應攜帶至婦科門診系統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