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炎可通過藥物治療、局部熱敷、切開引流、保持清潔、預防復發等方式治療。前庭大腺炎通常由細菌感染、腺管阻塞、免疫力下降、衛生習慣不良、反復發作史等原因引起。
1、藥物治療:
細菌感染是前庭大腺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頭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甲硝唑等,可口服或靜脈給藥。若伴隨明顯疼痛,可配合使用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癥狀。用藥期間需遵醫囑完成療程,避免自行停藥導致耐藥性。
2、局部熱敷:
早期未化膿階段可通過40℃左右溫水坐浴或熱敷促進炎癥消退。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腺管通暢。熱敷后需及時擦干并更換純棉內褲,保持外陰干燥清潔,避免繼發感染。
3、切開引流:
膿腫形成后需由醫生在無菌操作下切開排膿,放置引流條。該操作能迅速減輕脹痛,避免感染擴散。術后需每日消毒換藥,配合抗生素治療。切口通常1-2周愈合,期間禁止盆浴、性生活等可能污染傷口的行為。
4、保持清潔:
日常使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堿性洗劑破壞菌群平衡。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經期勤換衛生巾。選擇透氣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高溫消毒后可重復使用。急性期避免使用衛生護墊,減少局部悶熱刺激。
5、預防復發:
反復發作患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加強免疫力補充維生素C。同房前后注意清潔,避免過度摩擦腺體開口。出現外陰瘙癢或分泌物異常時及時就醫,避免繼發感染。每年婦科檢查可早期發現腺管狹窄等隱患。
前庭大腺炎患者日常應增加飲水促進代謝,飲食選擇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等增強黏膜修復能力,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運動如瑜伽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但急性期需臥床休息。建立規律作息,避免久坐壓迫會陰部。治療后3個月內每月復查,觀察腺管通暢情況,出現紅腫熱痛需立即復診。合并糖尿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減少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