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菌群失調主要表現為分泌物異常、瘙癢或灼熱感,常見癥狀有白帶增多呈豆腐渣樣、魚腥味分泌物、性交疼痛、排尿不適及外陰紅腫。
1、白帶異常:
典型表現為白帶量明顯增多,質地改變為凝乳狀或豆腐渣樣,可能伴隨顏色異常黃綠色或灰白色。念珠菌感染時分泌物常呈塊狀,細菌性陰道病則可能出現稀薄均勻的灰白色分泌物,伴有特征性魚腥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
2、異味問題:
約60%細菌性陰道病患者會出現明顯的魚腥味,由厭氧菌代謝產生的胺類物質引起。異味在堿性環境下加重,如月經期或性交后,而滴蟲性陰道炎可能伴隨腐臭味,需與衛生習慣導致的暫時性異味區分。
3、外陰不適:
外陰及陰道黏膜出現持續性瘙癢或灼熱感,夜間可能加重。念珠菌感染常伴隨外陰紅斑、水腫及抓痕,嚴重者出現皸裂;而細菌性陰道病瘙癢相對較輕,但可能合并外陰潮濕感。
4、排尿異常:
尿道口受刺激可引起排尿疼痛、尿頻或尿急,易被誤診為尿路感染。滴蟲性陰道炎患者約30%會出現排尿不適,可能與病原體侵襲尿道旁腺有關,但尿常規檢查通常無異常。
5、性交疼痛:
陰道黏膜炎癥導致性交時摩擦痛或事后灼痛,常見于萎縮性陰道炎或反復菌群失調者。炎癥狀態下陰道pH值改變正常3.8-4.5使黏膜脆弱,可能伴隨少量接觸性出血。
日常建議選擇棉質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洗液沖洗陰道。可適量攝入含益生菌的發酵乳制品,但乳糖不耐受者需謹慎。月經期勤換衛生巾,避免穿緊身褲久坐。若癥狀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發熱、下腹痛需及時就醫,妊娠期患者更應盡早規范治療以防上行感染。運動后及時清潔,游泳選擇水質達標的場所,性行為前后注意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