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屬于婦科疾病范疇,建議優先就診婦科或婦產科。婦科醫生通過問診、婦科檢查、超聲等手段明確診斷,必要時聯合感染科或疼痛科進行多學科診療。
1、婦科:作為首診科室,婦科醫生通過雙合診檢查子宮附件壓痛情況,結合陰道分泌物檢測、盆腔超聲評估炎癥范圍。急性期需靜脈抗生素治療,慢性期可采用盆腔理療緩解粘連。
2、婦產科:部分醫院將婦科與產科合并為婦產科,同樣具備診療資質。對于備孕患者,醫生會評估輸卵管通暢度,推薦鹽酸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藥物,避免使用四環素類影響胎兒。
3、感染科:出現持續高熱、CRP顯著升高時,需排除結核等特殊感染。感染科醫生會進行T-SPOT檢測,規范使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療程需6-9個月。
4、疼痛科:慢性盆腔疼痛超過3個月者,疼痛科采用神經阻滯療法。通過超聲引導下腹下神經叢阻滯,配合普瑞巴林緩解神經病理性疼痛,改善生活質量。
5、中醫婦科:適合遷延期患者,通過辨證施治選用少腹逐瘀湯、金剛藤膠囊等中成藥,配合艾灸關元穴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抗生素使用周期。
日常避免久坐壓迫盆腔,每周3次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飲食增加深海魚、亞麻籽等抗炎食物攝入,經期禁用盆浴。若出現異常陰道出血或排尿困難,需24小時內急診復查陰道超聲排除膿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