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頭暈可能由低血糖、體位性低血壓、貧血、耳石癥或焦慮癥等原因引起。
1、低血糖:
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時,大腦能量供應不足會導致頭暈。常見于糖尿病患者用藥過量、長時間未進食或劇烈運動后。伴隨冷汗、手抖等癥狀,及時進食含糖食物可緩解。
2、體位性低血壓:
快速起身時血壓調節延遲,腦部短暫缺血引發頭暈。與脫水、服用降壓藥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測量臥立位血壓差值超過20mmHg可確診,改變體位時需緩慢動作。
3、貧血:
血紅蛋白低于110g/L時血液攜氧能力下降,腦缺氧表現為頭暈乏力。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可能伴有面色蒼白、指甲脆裂。需完善血常規和鐵代謝檢查,補充鐵劑及維生素C。
4、耳石癥:
內耳碳酸鈣結晶脫落刺激半規管,引發短暫旋轉性眩暈。特定頭位變動時發作,持續不超過1分鐘。可通過Epley復位手法治療,嚴重者需前庭康復訓練。
5、焦慮癥:
過度換氣導致呼吸性堿中毒,腦血管收縮引發頭暈。常伴有胸悶、手足麻木等軀體化癥狀。認知行為療法和腹式呼吸訓練可改善,持續發作需心理科評估。
建議保持規律三餐避免低血糖,起身時扶靠固定物預防體位性低血壓,貧血患者可增加紅肉、動物肝臟等富鐵食物攝入。耳石癥發作期需避免突然轉頭,焦慮相關頭暈可通過冥想放松。若頭暈伴隨劇烈頭痛、視物模糊或意識障礙,需立即排查腦血管意外等急癥。日常監測血壓血糖,避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等不良姿勢,適度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