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可通過飲食調整、運動干預、血糖監(jiān)測、體重管理、胰島素治療等方式控制。該疾病通常由激素變化、胰島素抵抗、遺傳因素、肥胖、高齡妊娠等原因引起。
1、激素變化:妊娠期胎盤分泌的激素會拮抗胰島素作用,導致血糖升高。建議選擇低升糖指數(shù)食物如燕麥、藜麥,分餐制每日5-6次,避免單次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
2、胰島素抵抗:孕期生理性胰島素抵抗可能加重糖代謝異常。每天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孕婦瑜伽、游泳,運動后監(jiān)測血糖避免低血糖發(fā)生。
3、遺傳因素:直系親屬有糖尿病史者患病風險增加。需每周記錄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就醫(yī),避免發(fā)展為永久性糖尿病。
4、肥胖因素:孕前BMI≥25者更易出現(xiàn)糖耐量異常。孕期體重增長應控制在11-16公斤內,避免高脂飲食,選擇清蒸、涼拌等烹飪方式減少油脂攝入。
5、高齡妊娠:35歲以上孕婦胰島功能代償能力下降。當飲食運動控制無效時,需采用胰島素治療,常用門冬胰島素、地特胰島素等,禁止使用口服降糖藥以免影響胎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保證每日攝入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搭配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堅持餐后散步有助于血糖穩(wěn)定,定期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評估長期控制效果。分娩后6-12周需復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約半數(shù)患者產(chǎn)后血糖可恢復正常,但未來患2型糖尿病風險顯著增加,建議終身保持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