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可通過中藥內服、中藥外敷、針灸療法、拔罐療法、飲食調理等方式治療。銀屑病通常由血熱風燥、濕熱蘊結、肝腎不足、情志失調、外邪侵襲等原因引起。
1、中藥內服:
根據辨證分型選用不同方劑,血熱型常用犀角地黃湯,血燥型選用當歸飲子,血瘀型采用桃紅四物湯。中藥需由中醫師根據舌脈象調整配伍,常見用藥包括土茯苓、白鮮皮、丹參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療程通常需要3-6個月,需定期復診調整處方。
2、中藥外敷:
采用青黛散、黃連膏等外用制劑直接作用于皮損部位,可緩解鱗屑增生和紅斑癥狀。藥浴療法使用苦參、地膚子等煎煮液浸泡,每周2-3次能減輕皮膚瘙癢。外用藥需注意過敏測試,避免大面積破損皮膚使用。
3、針灸療法:
選取曲池、血海、三陰交等穴位進行毫針刺激,配合梅花針叩刺皮損周圍。針灸通過調節免疫功能和微循環,改善局部新陳代謝。一般需要連續治療2-3個月,每周3次,對靜止期皮損效果顯著。
4、拔罐療法:
在背部膀胱經走罐可疏通經絡,配合刺絡拔罐能泄熱排毒。操作時注意控制負壓強度和時間,每次留罐5-10分鐘,適用于體質壯實的進行期患者。皮膚破損處禁用,治療后需防寒保暖。
5、飲食調理:
避免辛辣刺激、海鮮發物,多食用百合、薏苡仁、山藥等健脾利濕食材。推薦飲用菊花決明子茶清熱涼血,日常補充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保持飲食清淡有助于減少病情反復。
中醫治療銀屑病強調整體調理,需配合規律作息和情緒管理。建議每日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運動,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減少皮膚摩擦。治療期間記錄皮損變化情況,定期復查肝腎功能。避免自行抓撓皮損,沐浴水溫控制在37℃左右,使用無刺激沐浴產品。冬季注意皮膚保濕,可外用芝麻油等天然潤膚劑。保持治療信心,多數患者經過系統中醫調理可獲得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