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腔感染綜合征是妊娠期因病原微生物侵入羊膜腔引發的炎癥反應,可能與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宮腔操作史、免疫功能低下、羊水污染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發熱、胎心率增快、子宮壓痛、陰道分泌物異味、白細胞升高等癥狀。
1、胎膜早破:胎膜破裂后失去屏障功能,細菌上行感染羊膜腔。需臥床休息并抬高臀部,避免劇烈活動,醫生可能建議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曲松、阿奇霉素預防感染,同時監測體溫和胎心變化。
2、生殖道感染:孕婦患細菌性陰道病或支原體感染時,病原體可經宮頸擴散至羊膜腔。需篩查白帶常規,確診后使用克林霉素、甲硝唑等藥物治療,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配偶需同步治療。
3、宮腔操作史:多次陰道檢查或羊膜穿刺可能帶入病原體。操作前需嚴格消毒,術后出現持續腹痛或發熱時需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免疫功能低下:妊娠期激素變化抑制免疫應答,糖尿病孕婦更易感染。控制血糖水平在5.3mmol/L以下,補充維生素C和蛋白質,出現感染征兆時需住院靜脈輸注抗生素。
5、羊水污染:胎糞污染或羊水渾濁時細菌繁殖加速。需通過胎心監護評估胎兒狀況,超聲監測羊水量,嚴重者需終止妊娠,分娩后新生兒需預防性使用氨芐西林。
孕婦應每日飲用2000ml溫水,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雞蛋、魚肉,避免辛辣刺激飲食。保持會陰清潔,每2小時更換衛生巾,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血流。出現規律宮縮、陰道流液或體溫超過38℃時需立即就診產科急診,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敗血癥、胎兒窘迫等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