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宮可能增加妊娠期子宮破裂風險、導致胎盤異常附著、引發產后出血、影響再次分娩方式選擇、升高早產概率。
1、子宮破裂風險:
既往剖宮產或子宮手術形成的瘢痕組織彈性較差,妊娠中晚期子宮增大時,瘢痕處可能發生不完全或完全性破裂。典型表現為突發劇烈腹痛伴陰道流血,需緊急剖腹手術。孕前超聲評估瘢痕厚度小于2.5毫米者風險顯著增加。
2、胎盤附著異常:
瘢痕部位內膜血供不足易誘發胎盤前置或植入,前者表現為妊娠晚期無痛性陰道出血;后者可能導致胎盤剝離困難,需行子宮動脈栓塞或子宮切除術。磁共振成像可輔助診斷胎盤植入深度。
3、產后出血:
子宮瘢痕影響產后宮縮復舊功能,剖宮產術中出血量常達1000毫升以上。合并胎盤植入時更易發生難以控制的出血,需備血并準備宮腔填塞、B-Lynch縫合等止血措施。
4、分娩方式受限:
國際指南建議兩次剖宮產史者不宜嘗試陰道分娩。即使滿足陰道試產條件,需持續胎心監護并做好急診手術準備,中轉剖宮產率可達30%-40%。瘢痕子宮陰道分娩成功率為60%-80%。
5、早產相關風險:
子宮瘢痕處炎性反應可能觸發宮縮,導致34周前早產發生率升高2-3倍。合并宮頸機能不全時需行預防性環扎術,妊娠期間避免負重及劇烈運動。
建議瘢痕子宮孕婦孕前進行子宮三維超聲評估,妊娠期加強產檢頻率,28周后每周監測瘢痕厚度變化。日常避免增加腹壓動作,補充優質蛋白促進組織修復,出現宮縮頻繁或腹痛需立即就診。產后嚴格避孕2年以上,計劃再次妊娠前需專業評估子宮狀態,必要時行宮腔鏡粘連分離術改善宮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