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后排便困難可通過飲食調整、腹部按摩、藥物輔助、適度活動和心理疏導等方式治療。產后排便困難通常由麻醉影響、盆底肌松弛、飲食結構改變、活動量減少和心理壓力等因素引起。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能有效軟化糞便,推薦食用火龍果、燕麥和西梅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每日飲水量需達到2000毫升以上,可飲用溫蜂蜜水促進腸蠕動。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精細加工食品,產后初期宜選擇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流質飲食過渡。
順時針環形按摩臍周區域可刺激腸蠕動,每次按摩10-15分鐘,每日2-3次。按摩前雙手搓熱,力度以產婦能耐受為宜,避開手術切口部位。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
在醫生指導下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開塞露或甘油栓等緩瀉劑。哺乳期禁用含番瀉葉等刺激性瀉藥,建議選擇容積性瀉藥如小麥纖維素顆粒。用藥期間需觀察排便性狀變化,出現腹瀉應立即停藥。
術后24小時后開始床上翻身活動,逐步過渡到床邊坐起、緩慢行走。每日分次進行10-15分鐘步行,避免久坐久臥。可做提肛運動鍛煉盆底肌,每次收縮5秒后放松,重復10-15次為一組。
消除對傷口裂開的恐懼心理,排便時可用手輕壓腹部切口減輕疼痛。建立定時如廁習慣,選擇坐便器并墊高雙腳使膝關節高于髖關節。家人應給予情感支持,避免因排便問題產生焦慮情緒。
剖宮產術后腸道功能恢復需要3-5天時間,建議保持均衡飲食結構,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分次飲用2000-2500毫升溫水。適當進行產后康復操鍛煉,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壓的動作。如持續3天未排便或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排除腸梗阻等并發癥。哺乳期間用藥需嚴格遵醫囑,同時觀察嬰兒是否有腹瀉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