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主要由皮膚癬菌、酵母菌和霉菌三類真菌感染引起,其中皮膚癬菌占比最高。
紅色毛癬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占灰指甲病例的60%-70%。該菌通過分解角蛋白破壞甲板,表現(xiàn)為甲板增厚、變色。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也可侵犯指甲,多伴隨足癬傳播。
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見于長期浸水或免疫低下人群,甲周紅腫伴甲板凹凸不平是其典型特征。近平滑念珠菌則易侵犯手指甲,形成甲分離和甲下碎屑。
曲霉菌屬中的黑曲霉可導致甲板出現(xiàn)黑色條紋,鐮刀菌感染多表現(xiàn)為甲板黃綠色改變。這類非皮膚癬菌感染常與外傷或糖尿病相關。
約15%病例存在兩種以上真菌共感染,皮膚癬菌合并念珠菌時甲板會呈現(xiàn)分層破壞。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者更易出現(xiàn)多重感染。
熱帶地區(qū)以須癬毛癬菌為主,溫帶地區(qū)紅色毛癬菌更常見。我國南方潮濕氣候中霉菌感染率比北方高30%。
保持足部干燥可預防60%的真菌感染,穿透氣鞋襪并定期修剪指甲能降低感染風險。治療期間需避免共用指甲剪,糖尿病患者應每季度檢查甲部狀態(tài)。局部使用阿莫羅芬搽劑配合特比萘芬片劑對多數(shù)菌種有效,嚴重者需進行激光治療或手術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