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后方牙齦腫痛多由智齒冠周炎、牙周膿腫或根尖周炎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抗感染治療和口腔外科干預緩解。常見原因包括食物嵌塞、細菌感染、免疫力下降、牙齒排列異常及齲齒繼發感染。
1、智齒冠周炎:
第三磨牙萌出過程中,牙齦瓣與牙冠間形成盲袋易積存食物殘渣,引發厭氧菌感染。典型表現為牙齦紅腫、咀嚼疼痛,嚴重時伴張口受限。需用生理鹽水沖洗盲袋,必要時配合甲硝唑、頭孢克洛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萌出空間不足的阻生智齒需手術拔除。
2、牙周膿腫:
牙結石長期刺激導致牙周袋加深,細菌侵入引發化膿性炎癥。腫脹部位呈半球形隆起,按壓有波動感,可能伴隨牙齒松動。基礎治療包括超聲潔治和齦下刮治,急性期需切開引流,配合使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等局部藥物。
3、根尖周炎:
齲壞未及時治療導致牙髓壞死,細菌通過根尖孔擴散至周圍組織。疼痛呈持續性跳痛,患牙有浮出感。需進行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急性化膿期需開放髓腔引流,嚴重骨質破壞時考慮根尖切除術。
4、食物嵌塞刺激:
牙縫殘留食物壓迫牙齦乳頭引發機械性損傷,常見于牙列不齊或修復體邊緣不密合者。表現為局部充血水腫,剔除嵌塞物后癥狀可緩解。長期反復刺激可能誘發牙周病變,建議使用牙線或沖牙器保持鄰面清潔。
5、免疫力下降:
熬夜、壓力或感冒等導致抵抗力降低時,口腔條件致病菌大量繁殖。牙齦紅腫范圍較廣,可能伴低熱或淋巴結腫大。除對癥抗感染外,需補充維生素C和B族,保證充足睡眠,必要時檢測血糖排除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
日常應選用軟毛牙刷避免機械損傷,進食后及時漱口清除食物殘渣。急性期可用淡鹽水或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建議每日叩齒100次促進血液循環,牙齦按摩時配合使用含茶樹精油的牙膏。若腫脹持續超過3天伴發熱,或出現面部腫脹、呼吸困難等需立即就診,警惕間隙感染等嚴重并發癥。長期反復發作需完善口腔全景片檢查,排除頜骨囊腫等器質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