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嚴重軟組織疾病,主要累及皮下筋膜和周圍組織,可能由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等病原體引起,臨床表現為快速進展的皮膚紅腫、劇烈疼痛和全身中毒癥狀。
1、病因機制:
壞死性筋膜炎多因皮膚破損后細菌入侵所致。常見誘因包括外傷、手術切口、糖尿病足潰瘍或昆蟲叮咬。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和混合厭氧菌感染占主導,細菌分泌毒素導致微血管血栓形成,引發筋膜及軟組織缺血壞死。
2、典型癥狀:
早期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熱痛,24小時內進展為紫紅色斑塊伴水皰形成。特征性癥狀包括超出紅腫范圍的劇烈疼痛、皮膚感覺異常及捻發音。伴隨38℃以上高熱、心動過速等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表現。
3、診斷標準:
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15×10?/L、C反應蛋白顯著升高。CT/MRI顯示筋膜增厚和氣體影具有確診價值,術中探查見灰色壞死筋膜和"洗碗水樣"膿液是金標準。
4、治療原則:
需急診行廣泛清創手術切除壞死組織,必要時每日重復清創。靜脈輸注廣譜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克林霉素+萬古霉素三聯治療。重癥患者需入住ICU進行液體復蘇和器官功能支持,必要時應用靜脈免疫球蛋白。
5、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及酗酒者風險較高。肝硬化、惡性腫瘤和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患者易發展為暴發型感染,病死率可達30%-50%。
預防壞死性筋膜炎需重視皮膚傷口消毒處理,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日常避免赤足行走,昆蟲叮咬后勿抓撓。出現皮膚紅腫快速擴散伴持續疼痛時需6小時內急診就醫,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截肢或膿毒癥。恢復期患者需加強高蛋白飲食促進組織修復,適度活動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