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可能由高危性行為、母嬰傳播、血液傳播、職業暴露、共用注射器等原因引起。
1、高危性行為:無保護性行為是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病毒通過精液、陰道分泌物等體液交換進入人體。避免多性伴侶、正確使用安全套可降低風險。
2、母嬰傳播:HIV陽性母親可能在妊娠期、分娩過程或哺乳期將病毒傳染給胎兒。孕早期HIV篩查和抗病毒治療能將母嬰傳播率降至2%以下。
3、血液傳播:輸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感染HIV。自1985年我國實施獻血篩查后,經輸血傳播已罕見,但非法采供血仍存在風險。
4、職業暴露:醫務人員被污染的針具刺傷可能感染。發生暴露后需立即沖洗傷口,并在72小時內啟動阻斷藥物治療。
5、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共用針具使得病毒通過血液直接傳播。美沙酮替代治療和清潔針具提供能有效減少該途徑感染。
預防艾滋病需綜合干預,高危人群應定期檢測。日常避免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傷口需妥善包扎。發生暴露后及時使用替諾福韋、拉米夫定、多替拉韋等藥物進行阻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