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痛經可通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萘普生等藥物干預。痛經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子宮收縮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精神緊張等因素引起。
1、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子宮收縮強度,適合經期前1-2天開始服用。對乙酰氨基酚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緩解輕中度疼痛,胃腸道刺激較小。萘普生具有較長鎮痛持續時間,需避免與抗凝藥物聯用。
2、激素類藥物:短效避孕藥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可抑制排卵減少內膜厚度,需連續服用21天。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通過局部釋放孕激素改善子宮腺肌癥相關疼痛,需專業醫生評估后放置。
3、解痙藥物:間苯三酚直接松弛子宮平滑肌,對前列腺素水平正常的痙攣性疼痛效果顯著。硫酸鎂注射劑適用于嚴重痙攣伴嘔吐患者,需監測血壓和膝腱反射。
4、中藥制劑:桂枝茯苓丸調節氣血循環,適合寒凝血瘀型痛經。元胡止痛片含延胡索乙素,經前一周服用可預防性緩解疼痛。少腹逐瘀顆粒對經血色暗有血塊者效果更佳。
5、輔助鎮痛藥:加巴噴丁適用于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神經病理性疼痛。阿米替林對焦慮誘發的痛經有改善作用,需注意嗜睡副作用。維生素B1與鎂劑聯用可減少經期肌肉抽搐。
日常可飲用生姜紅糖水促進盆腔血液循環,經期避免生冷食物。適度進行瑜伽貓式或骨盆搖擺運動放松腰骶肌肉,熱敷下腹部每次15-20分鐘。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有氧運動有助于調節內分泌水平,嚴重持續疼痛需排除子宮畸形或腫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