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體嬰兒可通過手術評估、影像學檢查、多學科協作、分階段手術、術后康復等方式實現分離。連體嬰兒通常由受精卵不完全分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胚胎發育異常、母體代謝紊亂等原因引起。
1、手術評估:連體嬰兒分離前需全面評估共享器官功能,通過超聲心動圖、MRI等檢查明確解剖結構。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的連接程度直接影響手術可行性,部分病例需放棄分離以保障生命體征穩定。
2、影像學檢查:三維CT血管造影能清晰顯示共用血管分布,磁共振波譜分析可判斷神經系統融合情況。檢查結果決定分離手術的優先級別,如共用心包需優先處理,而腸道粘連可后期修復。
3、多學科協作:手術團隊需包含小兒外科、整形外科、麻醉科等專家,制定個性化方案。術前模擬演練必不可少,針對可能出現的術中大出血、多器官衰竭等風險需準備應急預案。
4、分階段手術:復雜病例常采用2-3次分期手術,首次手術建立臨時血管旁路,二次手術完成器官分離。皮膚缺損修復需結合組織擴張技術,部分患兒術后需持續使用呼吸機支持。
5、術后康復:分離成功后需長期監測生長發育,神經功能康復訓練應早期介入。營養支持采用高蛋白配方奶,運動療法從被動關節活動逐步過渡到主動訓練,心理干預需貫穿整個康復周期。
連體嬰兒分離后需特別注重營養補充,推薦母乳強化劑搭配早產兒配方奶粉,逐步引入高鐵米粉、肉泥等輔食。康復期每天進行30分鐘撫觸按摩,6個月后開始水療訓練。護理重點包括切口消毒、體位管理和生長曲線監測,建議每3個月復查腦部CT與腹部超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