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藥物或毒物損傷、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
1、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衰竭的常見病因。病毒持續復制導致肝細胞廣泛壞死,肝功能急劇惡化。抗病毒治療需根據病毒類型選擇恩替卡韋、替諾福韋或索磷布韋等藥物。
2、藥物損傷:對乙酰氨基酚過量使用可能誘發急性肝衰竭,某些抗生素、抗結核藥物也具有肝毒性。立即停用可疑藥物,必要時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3、酒精性肝病: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最終發展為肝衰竭。戒酒是首要措施,嚴重者需補充B族維生素和蛋白質。
4、自身免疫異常: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體內產生攻擊肝細胞的抗體,可能進展為肝衰竭。免疫抑制治療常用潑尼松聯合硫唑嘌呤。
5、代謝性疾病:威爾遜病銅代謝異常、血色病鐵過載均可損傷肝臟。青霉胺驅銅治療或放血療法可延緩疾病進展。
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避免劇烈運動,選擇散步等低強度活動;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出現黃疸或意識改變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