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癤腫可能由挖耳損傷、游泳進水、過敏刺激、細菌感染、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抗生素治療、止痛處理、切開引流、控制基礎疾病等方式干預。
1、挖耳損傷:頻繁或不當挖耳易造成外耳道皮膚破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侵入毛囊引發感染。避免使用尖銳物品清理耳道,癤腫初期可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膚,紅腫明顯時需就醫處理。
2、游泳進水:泳池或自然水域中的污水滯留耳道,改變外耳道酸性環境導致防御力下降。游泳時佩戴專用耳塞,進水后傾斜頭部單腳跳躍排水,已發生感染需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抗炎。
3、過敏刺激:染發劑、洗發水等化學物質誘發外耳道接觸性皮炎,搔抓后繼發感染。立即停用致敏產品,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瘙癢,合并感染時聯合使用莫匹羅星軟膏。
4、細菌感染:與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有關,表現為劇烈跳痛、耳屏壓痛、耳廓牽拉痛。需口服頭孢克洛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化膿性病灶需由醫生行癤腫切開術。
5、糖尿病控制:血糖過高會抑制白細胞吞噬功能,微小創傷即可發展成頑固性癤腫?;颊咝璞O測空腹血糖,通過胰島素或二甲雙胍等藥物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
保持外耳道干燥,洗澡時用棉球堵塞耳道避免進水。飲食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出現持續高熱、耳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需急診處理,避免自行擠壓癤腫導致感染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