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膿腫可通過局部清潔、抗生素治療、切開引流、基礎治療、手術干預等方式處理。該癥狀通常由牙菌斑堆積、牙周袋感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控制不佳、牙結石刺激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潔:生理鹽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沖洗可減少細菌負荷,配合軟毛牙刷輕柔清潔患處,避免食物殘渣滯留加重感染。每日含漱3-4次能緩解局部腫脹。
2、抗生素治療: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等藥物適用于伴全身癥狀者。用藥需結合細菌培養結果,療程通常5-7天,不可自行停藥。
3、切開引流:波動感明顯的膿腫需由醫生行切開排膿,配合放置引流條。操作前需局部麻醉,術后24小時內避免患側咀嚼。
4、基礎治療:超聲潔治去除齦上牙石,齦下刮治清除袋內菌斑。治療需分2-4次完成,間隔期配合使用牙線及間隙刷維護。
5、手術干預:涉及骨缺損的病例可能需翻瓣術、引導性組織再生術。手術適應證包括探診深度≥5mm且伴有附著喪失。
日常需控制每日精制糖攝入低于25克,增加獼猴桃、西蘭花等維生素C豐富食物的攝入。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但急性期應避免劇烈運動。每半年進行一次全口牙周檢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可降低復發風險。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吸煙者建議徹底戒煙以減少牙周組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