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脲原體感染可通過分泌物培養(yǎng)、核酸檢測、血清學檢測、藥敏試驗、影像學檢查等方式診斷。該病原體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經母嬰垂直感染或間接接觸傳播。
1、分泌物培養(yǎng):采集尿道或宮頸分泌物接種于專用培養(yǎng)基,解脲脲原體可分解尿素產生堿性代謝物,通過培養(yǎng)基pH值變化判斷結果。該方法成本較低但耗時較長,需3-5天出結果。
2、核酸檢測:采用PCR技術檢測分泌物中解脲脲原體DNA,靈敏度達90%以上。包括實時熒光定量PCR、恒溫擴增法等,可區(qū)分不同亞型,4-6小時即可獲得報告。
3、血清學檢測:通過ELISA檢測血液中特異性IgM/IgG抗體,適用于疑難病例輔助診斷。抗體滴度≥1:64有臨床意義,但需注意與其他支原體屬的交叉反應。
4、藥敏試驗:對培養(yǎng)陽性菌株進行抗生素敏感性檢測,常用微量稀釋法測定多西環(huán)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藥物的最小抑菌濃度,指導臨床用藥選擇。
5、影像學檢查:盆腔超聲或CT用于評估輸卵管積水、盆腔粘連等并發(fā)癥,可見輸卵管增粗、宮腔積液等表現,需結合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
日常需避免無保護性行為,確診后性伴侶應同步檢查。治療期間建議增加酸奶、納豆等益生菌食物攝入,適度進行瑜伽、游泳等低強度運動促進盆腔血液循環(huán)。合并盆腔炎者需每日清洗外陰,使用純棉透氣內褲并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