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奶瓶齲需從喂養習慣、口腔清潔、飲食調整等多方面干預,主要有控制含糖飲品攝入、避免夜間喂養、及時清潔口腔、定期口腔檢查、使用含氟牙膏等措施。
1、控制糖分:
減少嬰幼兒含糖飲品攝入是預防奶瓶齲的關鍵。避免將果汁、蜂蜜水或甜味奶粉長期置于奶瓶中喂養,尤其禁止讓幼兒含著奶瓶入睡。乳牙表面長期接觸糖分會導致致齲菌產酸腐蝕牙釉質,建議以白開水替代甜味飲品,1歲后逐漸過渡到廣口杯飲水。
2、戒夜奶習慣:
夜間唾液分泌減少,奶液滯留口腔更易引發齲齒。建議6個月后逐步減少夜間喂養次數,12月齡前完全戒除夜奶。若需安撫,可改用安撫奶嘴或喂食清水,喂養后需用紗布清潔牙齦與牙面。
3、口腔清潔:
從第一顆乳牙萌出即開始口腔護理。初期可用指套牙刷或濕紗布擦拭牙面,2歲后使用兒童軟毛牙刷。強調睡前清潔的重要性,建議采用"三面刷牙法"清潔牙齒頰側、舌側及咬合面,每次持續2分鐘以上。
4、定期檢查:
建議第一顆乳牙萌出后6個月內進行首次口腔檢查,之后每3-6個月復查。牙醫可通過涂氟、窩溝封閉等專業措施增強牙齒抗齲能力,早期發現脫礦白斑時可進行再礦化治療,避免齲洞形成。
5、氟化物應用:
適量氟化物能增強牙釉質抗酸能力。3歲以下兒童使用米粒大小含氟牙膏氟濃度500-1100ppm,3-6歲使用豌豆大小。低氟地區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氟滴劑,但需嚴格避免過量攝入導致氟斑牙。
建立科學喂養模式是預防奶瓶齲的基礎。家長應避免將奶瓶作為安撫工具,逐步培養幼兒使用杯子飲水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增加富含鈣磷的乳制品、豆制品及綠葉蔬菜,限制黏性零食攝入頻率。建議每日進行2次系統口腔清潔,并定期用牙線清理牙縫。對于已出現牙齒變色或凹陷的兒童,需立即就診進行專業干預,避免齲損波及牙髓引發劇烈疼痛。通過家庭護理與專業防治結合,可有效降低幼兒乳牙齲齒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