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盆成功主要表現為胎頭下降至骨盆入口,常見表現有下腹墜脹感增強、尿頻加重、呼吸變輕松、胃部壓迫感減輕、宮縮頻繁但無規律、行走不便、會陰部壓迫感、胎動位置下移、腰骶部酸痛、分泌物增多。
1、下腹墜脹:
胎頭入盆后對恥骨聯合和盆腔壓力增大,孕婦會感到下腹部持續墜脹,類似經期不適感。這種壓迫可能伴隨間歇性刺痛,尤其在久站或行走時加重。建議使用托腹帶緩解壓力,避免突然改變體位。
2、尿頻加重:
下降的胎頭直接壓迫膀胱,使儲尿容量減少至不足200毫升就會出現尿意。夜間起夜次數可能增加3-4次,但排尿時無灼熱感等異常癥狀。需注意與尿路感染鑒別,保持會陰清潔。
3、呼吸改善:
子宮底高度下降3-4厘米后,對膈肌的壓迫減輕,孕婦肺活量可增加15%-20%。原先的氣促癥狀明顯緩解,但可能轉為骨盆區域的壓迫癥狀。建議練習腹式呼吸為分娩做準備。
4、胃部輕松:
子宮對胃部的擠壓減輕使胃酸反流減少,孕晚期常見的燒心感緩解60%-70%。食欲可能短暫改善,但仍需控制單次進食量,維持少食多餐原則,避免體重增長過快。
5、假性宮縮:
出現頻繁但不規律的布拉克斯頓-希克斯宮縮,持續時間通常短于30秒,間隔時間不等。這種宮縮不會引起宮頸變化,可通過改變體位或洗溫水澡緩解。若每小時超過4次需就醫評估。
6、步態改變:
由于胎頭進入骨盆腔,孕婦重心前移導致行走時呈現典型"企鵝步態",步幅縮短約20%??赡馨榘l大腿根部牽拉感,建議穿防滑平底鞋,行走時扶靠支撐物。
7、會陰壓迫:
胎頭對盆底肌肉的壓迫會產生明顯的會陰部脹滿感,部分孕婦會有"胎兒即將掉出"的錯覺。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耐力,坐浴能緩解局部不適。
8、胎動下移:
胎動最明顯的位置從肋緣下轉移到臍周或下腹部,幅度可能減弱但頻率應保持正常。建議每日固定時間計數胎動,2小時內感受到10次以上為正常。
9、腰骶疼痛:
胎頭壓迫骶骨和骶髂關節引發放射性酸痛,久坐后起身時尤為明顯。熱敷和孕婦專用腰枕可緩解癥狀,避免提重物和突然扭轉腰部。
10、分泌物多:
宮頸腺體受刺激導致陰道分泌物量增加2-3倍,呈乳白色或淡黃色,無異味。需每日更換棉質內褲,避免使用護墊悶熱。若出現血性分泌物應立即就醫。
入盆后建議保持適度活動,每天散步30分鐘可分次完成,有助于胎頭進一步下降。飲食上增加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攝入,預防便秘加重盆腔壓力。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用孕婦枕支撐腹部和背部。注意觀察見紅、破水等臨產征兆,準備好待產物品。定期產檢確認胎位情況,初產婦通常入盆后2-4周分娩,經產婦可能入盆即臨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