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牙槽骨吸收、瘺管形成、鄰牙感染、全身感染擴散、頜骨骨髓炎等嚴重后果。該疾病可通過根管治療、拔牙手術等方式干預,通常由齲齒、牙外傷、牙周病等因素引起。
1、牙槽骨破壞:根尖周炎長期存在會導致炎癥向周圍牙槽骨擴散,造成骨質溶解吸收。X線檢查可見根尖區透射影,嚴重者出現牙齒松動。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必要時行骨移植修復。
2、皮膚瘺管形成:慢性根尖膿腫可能穿透骨皮質形成竇道,表現為牙齦或面部皮膚反復流膿。臨床可見瘺管開口處肉芽組織增生,需配合甲硝唑、阿莫西林等藥物控制感染后行根尖切除術。
3、鄰牙繼發感染:炎癥通過牙周膜向鄰牙擴散,導致多顆牙根尖病變。患者出現咬合痛、牙齒浮動感,需對感染牙進行根管治療,鄰牙行活髓切斷術預防感染。
4、菌血癥風險:細菌通過根尖血管進入血液循環,可能誘發心內膜炎或腦膿腫。患者伴隨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聯合奧硝唑抗感染,并行患牙拔除術。
5、頜骨骨髓炎:炎癥持續3個月以上可能發展為慢性骨髓炎,表現為頜骨膨隆、頑固性疼痛。CT顯示骨皮質破壞伴死骨形成,需手術清創配合高壓氧治療。
日常需避免患側咀嚼硬物,選擇軟毛牙刷輕柔清潔口腔。建議每日用生理鹽水含漱3次,炎癥期增加維生素C攝入促進組織修復。急性發作期可冰敷面部減輕腫脹,若出現張口受限或高熱需立即就診。長期未愈者每3個月拍攝牙片監測骨修復情況,避免吸煙飲酒影響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