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見癥狀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覺異常、肌力下降和活動受限。這些癥狀通常由椎間盤退變、外力損傷、姿勢不當、遺傳因素和職業勞損等原因引起。
1、腰痛:
腰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最早出現的癥狀,多表現為下腰部持續性鈍痛或銳痛,咳嗽、打噴嚏或久坐時疼痛加劇。疼痛源于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或刺激周圍軟組織,初期可能僅局限于腰部,隨著病情進展可向臀部擴散。臥床休息后疼痛常可緩解,但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會加重不適。
2、下肢放射痛:
典型表現為單側下肢沿坐骨神經走行的放射性疼痛,從臀部向大腿后側、小腿外側至足背或足底蔓延。疼痛性質多為電擊樣或燒灼感,行走、彎腰時癥狀明顯。這是由于L4-L5或L5-S1節段椎間盤突出壓迫相應神經根所致,嚴重時會出現夜間痛醒現象。
3、感覺異常:
受累神經根支配區域可能出現皮膚感覺減退、麻木或蟻走感,常見于小腿外側、足背或足底。部分患者會描述為"襪套樣"感覺障礙,這與神經傳導功能受損有關。感覺異常多伴隨疼痛出現,少數情況下可作為獨立癥狀存在。
4、肌力下降:
突出椎間盤壓迫運動神經纖維時,會導致相應肌肉力量減弱。L5神經根受累表現為足背伸無力,S1神經根受損時出現足跖屈困難,嚴重者可出現足下垂。患者常主訴上下樓梯困難、容易絆倒,體檢可見肌力評級下降。
5、活動受限:
因疼痛和保護性肌痙攣,患者腰部前屈、側彎及旋轉活動度明顯減小。典型體征包括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腰部側凸代償性改變等。長期活動受限可能繼發腰背肌萎縮,進一步影響脊柱穩定性。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避免搬運重物及久坐久站,睡硬板床時可于膝下墊枕緩解壓力。游泳、小燕飛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增強核心肌群,急性期需嚴格臥床休息2-3天。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和鈣質攝入,控制體重減輕腰椎負荷。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時需立即就醫,考慮手術治療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