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拉肚子可通過調整飲奶方式、選擇低乳糖產品、補充乳糖酶、藥物治療、排查其他病因等方式治療。該癥狀通常由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過敏、腸道菌群紊亂、消化系統疾病、急性胃腸炎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奶方式:乳糖不耐受患者可少量多次飲用牛奶,每次不超過100ml,避免空腹飲用。搭配面包等固體食物可延緩胃排空,減輕腸道負擔。酸奶或奶酪中乳糖部分分解,耐受性更好。
2、低乳糖產品:選擇零乳糖牛奶或植物奶替代,如杏仁奶、燕麥奶。發酵乳制品中乳糖含量降低30%-50%,舒化奶通過酶解技術分解90%以上乳糖。注意查看食品標簽的乳糖含量標識。
3、補充乳糖酶:餐前服用乳糖酶制劑幫助分解乳糖,常見品牌包括Lactaid、舒爾呔、安琪紐特。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酸菌可改善腸道微生態,需連續補充2-4周見效。
4、排查過敏因素:牛奶蛋白過敏需完全回避乳制品,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IgE介導的速發型過敏表現為蕁麻疹、嘔吐,非IgE介導的遲發型以腹瀉為主。可通過皮膚點刺試驗或食物激發試驗確診。
5、病理因素處理:慢性腸炎患者需治療原發病,細菌性腸炎可用諾氟沙星、蒙脫石散。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要避免高FODMAP食物,必要時使用解痙藥如匹維溴銨。
每日保證充足飲水避免脫水,可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短期避免高纖維、高脂肪飲食,選擇米粥、面條等低渣食物。適度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逐步建立耐受可從每日50ml牛奶開始遞增。持續腹瀉超過3天或出現血便、發熱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