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紊亂可通過口服補液鹽、靜脈輸液、調整飲食、糾正病因、適度運動等方式恢復。電解質紊亂通常由脫水、藥物副作用、腎臟疾病、內分泌失調、消化系統問題等原因引起。
1、口服補液鹽:
輕中度電解質紊亂首選口服補液鹽Ⅲ,其成分配比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能有效補充鈉、鉀、氯等電解質。市售補液鹽需按說明書用溫水調配,避免自行添加糖分。糖尿病患者可選擇無糖配方,兒童使用需遵醫囑調整劑量。
2、靜脈輸液:
嚴重嘔吐腹瀉或血鈉低于120mmol/L時需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林格液。低鉀血癥可靜脈補氯化鉀,但濃度需控制在0.3%以下。心腎功能不全者輸液速度應放緩,動態監測電解質水平,防止出現高氯性酸中毒或肺水腫。
3、調整飲食:
低鈉血癥可適量增加食鹽攝入,選擇蘇打餅干、醬油等含鈉食物。低鉀血癥建議食用香蕉、橙子、土豆等富鉀食材,每日鉀攝入量維持在3-4克。高鈣血癥需限制奶制品,多飲水促進鈣排泄。
4、糾正病因:
利尿劑導致的低鉀需調整藥物劑量,可聯用螺內酯等保鉀利尿劑。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引發的電解質紊亂需胰島素治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需手術切除腎上腺腫瘤,慢性腎病需透析治療。
5、適度運動:
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脫水。運動后補充含電解質的飲用水,汗液流失較多時可額外補充500ml液體。高溫環境下工作需提前預防性補液,每小時補充200-300ml含鹽飲料。
電解質紊亂恢復期間每日飲水量應達到2000-2500ml,分次少量飲用。監測尿量及顏色,理想尿色為淡黃透明。避免酒精和咖啡因飲料加重脫水。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建議定期檢測血電解質,夏季高溫或腹瀉期間可預防性服用口服補液鹽。出現意識模糊、心律失常等嚴重癥狀時需立即急診處理。